踏上急症路
姚先生於1977年在瑪麗醫院完成基礎護士訓練,成為註冊護士後由護理部指派到內科病房服務,不足三星期內,再被調往中央消毒部工作。1979年,姚先生被委派至急症室及覊留病房,自始與急症服務結緣。當時急症室及覊留病房同屬一部門,期間有很多學習的機會,姚先生憶述:「第一日學縫針,第二日要學洗胃,第三日要學習招呼病倒的同事,第四日學習如何招呼精神病人…」
同年,受超強颱風(Typhoon Hope)吹襲影響,一群由香港島跑馬地護士宿舍出發往瑪麗醫院上班的護士疑被困於途中。當時姚先生應護理部召喚,自告奮勇到薄扶林道了解情況,發現一輛接載同事上班的車輛正被困於兩棵倒塌樹木之間。確認現場各同事均沒有受傷後,姚先生立即返回急症室報告,並馬上聯絡消防處安排人員協助同事安全離開現場,自此姚先生深感急症室的工作甚具挑戰性。
因為姚先生在這事件的處理上,令他在當時護理部的同事間留下深刻的印象,被視為明日之星,不久更獲得往英國接受急症專科護理訓練的機會;但回想自畢業後的工作,他認為自己對臨床工作認識未深,所以主動向管理層提出先到外科及內科病房工作各一年,完成後才起行往英國進修。
兩年後,姚先生負笈英國,在當地的急症室邊學邊做,用一年時間修畢英格蘭國家委員會(ENB 199)急症護理課程。返港後,他重投急症室的工作,並開始以在英國所見所學回饋專業,當中包括舉辦院內培訓提升同事們的急症護理知識和技術。及後醫院事務署(醫院醫理局成立前隸屬香港政府的醫院管理機關)擬於公立醫院開設專科護師(Nurse Specialist)職位,姚先生於1992年獲擢升,成為醫院管理局成立後全港首批8位專科護師之一。
社群中的救急扶危
往後香港屢屢經歷不同的天然及人為災難,姚先生和他的同事亦竭盡所能為受災市民提供優質的急症護理。擁有良好的急救技巧固然重要,但姚先生認為能夠預防意外發生更為理想,他深信急症護士的工作應該要「走到社區內」。
工業意外亦是一個常見導致死傷的人為問題。姚先生任職專科護師期間,察覺當時市民在預防工業意外的工作上一般都不太理想,為進一步了解情況,他自發進行了一個觀察性研究,探討工人受傷的情況與他們習慣於用餐時喝酒的關係。除了為受傷工友處理傷患,姚先生亦提點他們不要在喝酒後工作及操作機器,希望提高工友們的安全的意識。
承與傳
回顧香港近代急症護理教育的發展,姚先生曾為我們的專業開創不少重要的里程。自1986年姚先生從英國修業返港後,他以傳承知識為己任,秉持「學咗幾多,教番幾多」的原則,開始在院內為同事舉辦課程提供培訓。課程獲得各方好評,更得到醫管局總部注視並擬籌措一個綜合課程培訓全港的急症科護士。姚先生遂聯繫業界中熱心的醫生護士,綜合醫學和護理的知識,於1994年制定出香港首個急症專科護理課程,目標是令急症專科護理培訓可以更規範地進行。至今該課程成立已逾20年,期間經歷幾番變革,演變成現時的Post-Registration Specialty Course;課程安排亦由初期以教授處理疾病為主(disease based)轉為處理病人需要為主(patient need based)。展望將來,姚先生認為教學應朝competence based方向發展,更能突顯急症專科護理的特點,他希望繼後的同業可以達成目標。
此外,姚先生任職仁濟醫院急症室部門運作經理期間,聯同急症護士學會引進了具國際認受性的創傷科課程Trauma Nursing Core Course(TNCC)。急症業界中另一個廣為人識的急救課程 - 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姚先生更早於1995年已獲委任為導師,至今仍參與教學工作,他笑言曾在課堂中對學生說:「你們的老師中我算最老,因為我做足20年」。
知識的承傳對姚先生來說並不限於業內,他認為心肺復甦法(CPR)大眾都應要學習,尤其是長者和高危病者的家屬;而在日常急症室的工作中,急症室護士更應多用心教育病人及家屬治後的護理和傷患的預防。
管理新挑戰
管轄的人手多了,範疇亦廣,更要同時擔當非護理性質的職責,如為各臨床部門策劃新的服務及審視相關的建築工程,處理病人投訴,聯絡傳媒等……事實上,在急症室工作的歲月養成分秒必爭的處事習慣對姚先生在執行護理總經理的工作亦有莫大的幫助;他說很多工作都要盡快進行,不容拖延,特此又分享了一則面對傳媒查詢的心得:「要留意傳媒是有截稿的時間,若錯過了,便失卻提供正確資料的機會。」
抗疫
姚先生於1990年修讀了一個醫療心理學的證書課程。回想2003年香港面對沙士疫情時,他重溫在該課程中所學,察覺當時社會上出現了mass hysteria(集體歇斯底里)的心理問題,這種反應原自群體中互相影響故此極難控制。當年仁濟醫院肩負起支援的角色,主力照顧非確診病人;而該類病人為數眾多,對醫院的同事構成沉重的壓力,幸有各位同事謹守崗位,令病人都得到適切的照顧。姚先生提醒我們,疫症於香港不算新鮮事;香港經歷過霍亂和結核的大規模爆發。肺結核的傳染性高,染病後果嚴重,且從未絕跡。當年越南船民及大陸移民湧港,當中大量人士未經防疫,而急症室至今亦不時應付肺結核患者。姚先生分享他的抗疫經驗及心得,最重要是保持鎮定同時做好感染控制措施;並指出比較2002年與2003年由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導致的死亡數字,足以證明做好感染控制是最有效的抗疫措施。
近日香港受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肆瘧鄰近地區的消息影響,社會上再次出現恐慌情緒。姚先生認為香港是國際性城市,公立醫院隨時可能接收MERS患者,同事必須對傳染病存高度警覺性;有關當局宜適時向市民提供正確資訊,而前線同事應做好感染控制,切勿因恐慌而作出不必要的動作。
退。休
論退休安排,姚先生現正著手安排交待手上的工作,目標是達成有系統的交接,讓工作得以順利延續。有感現時香港急症科護士學會與急症科護理學院的發展井井有條,往後的發展將由同業們發揚光大,業內的承傳工作做得好,姚先生亦感安慰。退出目前的工作崗位後,姚先生表示計劃稍事休息再作打算。
展望急症護理的未來發展,姚先生勉勵業界後進,應要將所知所學與人分享,繼續承傳知識且教學相長。
急症工作範疇廣泛,能接觸社會各個層面,他更希望日後急症護士能夠走到中、小學校內,以所見所識教導年青人,以建立他們有關保健、安全及防止濫藥的意識。
本報祝願姚先生工作順利,退休生活愉快豐盛。
簡 歷
1974-1977 受訓於香港政府瑪麗醫院護士學校
1977 香港政府護士委員會註冊為註冊護士
1979 瑪麗醫院急症室及羈留病房註冊護士
1987 英格蘭國家委員會(ENB 199)急症護理課程畢業
1991 瑪麗醫院急症室護理主任
1992 瑪麗醫院急症室專科護師(全港首名急症科Nurse Specialist)
1994 仁濟醫院中央護理部高級護士長
1994 仁濟醫院急症室及門診部部門運作經理
1997-2015 仁濟醫院護理總經理
香港醫院管理局 護理統籌委員會委員(2001-2008)
香港醫院管理局 臨床道德中央委員會委員(2004至今)
香港醫院管理局 九龍西醫院聯網 科研道德委員會委員(1997至今)
香港醫院管理局 九龍西醫院聯網 中央消毒物品供應部部門主管(2004至今)
香港醫院管理局 九龍西醫院聯網 手術室儀器消毒服務聯網代表(2009至今)
香港醫院管理局 九龍西醫院聯網 病人關係聯網統籌(2004-2014)
香港急症醫學院 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導師(1995至今)
香港紅十字會 急救(訓練)委員會委員(1995至今)
香港急症科護理學院 創院顧問
香港護士訓練及教育基金會義工
撰文: Ava Leung
相片: Ashley Sze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