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Emergency Nurses Association

急症先鋒 蔡沛華

蔡沛華先生,現任瑪嘉烈醫院及北大嶼山醫院護理總經理,九龍西醫院聯網護理總經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療輔助隊副總監(人力資源)。

Philip Choi

投身護理行業 ~ 從人生交叉點上出發

蔡先生於1979年中學預科畢業後便到荔景山道一所救世軍轄下的院舍任職社福助理,開始了照顧病患的工作;同時,他因工作關係認識了一些院舍護士和社工,從此對護理行業得著更深更廣的了解。

面對工作前途的抉擇,蔡先生坦言投身護理行業原非當時他計劃中的首選。翌年,他獲理工學院(現為香港理工大學)社工課程取錄,亦成功考獲了廉政公署二級調查主任一職,及後又趁社工課程開課前的空檔,抱着一試無妨的心態投考瑪麗醫院護士學校。蔡先生憶述當日普通科註冊護士及精神科註冊護士的學生招募面試同時進行,面試時他表現出色,縱使面對十分威嚴的高級護士長提問亦能對答如流。由於蔡先生從院舍工作中汲取了照顧嚴重智障學員的經驗,主考的高級護士長問蔡先生可有興趣修讀精神科課程;但他認為多學習生理知識可以助人助己,故選擇了普通科護士訓練。當年部份護校教師是外籍人士,蔡先生獲護校取錄後應校方要求取英文名字方便彼此稱呼,就此他到民政署宣誓取名“Philip”。

同年5月,護士學校開課,蔡先生回想當時護士學校住宿環境良好,非常吸引。完成PTS (Preliminary Training School)後,他被派往瑪嘉烈醫院繼續實習。回到昔日工作地區的醫院服務,蔡先生謂再見舊時友好另有一番滋味;其間他雖然仍在籌算在社工課程開課前辭去護士學席,但考慮到護士亦是一份有意義的工作,工資不俗又有很多學習機會,再加上他當時剛與同班同學兼同區街坊的女朋友(現為蔡先生的太太)開始發展,蔡先生最終決定繼續護士的工作。

仕途 ~ 奇妙旅程

蔡先生於1983年畢業成為註冊護士之後被指派往內科及骨科工作,未幾院方著手選拔人才到電子圖表檢驗組服務。蔡先生因為工作表現傑出而成為被羅致的對象,並被安排到伊利沙伯醫院接受為期半年的培訓,其間他學會了如何進行及分析電子圖表檢驗項目如EEG (Electroencephalography)及EMG (Electromyography)。完成培訓後蔡先生於1985年加入瑪嘉烈醫院電子圖表檢驗組工作,除了日常進行電子圖表檢驗,還可參與撰寫相關的檢驗報告。蔡先生在這工作崗位上獲得滿足感外,更獲發level one特別工作津貼,日子過得頗愜意。惟世事無常,1987年一位與蔡先生共事的電子圖表檢查組護士申請離職準備移民,院方亦已從其他醫院安排人手替補其空缺,但該護士最後因健康問題未能如期成行,而被安排替補的護士亦將到任;蔡先生當時的上司為解決這突如其來的人手編配問題,決定暫時指派蔡先生到急症室服務。
1988年蔡先生開始在急症室工作,1989年香港因中國內地民運事件引發信心危機,同事離職潮導致出現大量空缺。隨著香港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於1990年成立帶動嶄新的管理思維-New Management Initiative,瑪嘉烈醫院成為醫管局首間推行新管理模式的醫院,院內成立多個工作小組負責策劃及推行各管理項目,因緣際會下蔡先生參與其中。1992年院方按照新管理模式設立病房經理職位,蔡先生勇於承擔責任接受挑戰,旋即被擢升成為第一代的Ward Manager。經過不少管理人和事的歷練,1996年蔡先生的上司退休,蔡先生順勢接任為急症室部門運作經理,又機緣巧合於2000年短暫兼任手術室部門運作經理及放射部部門運作經理。蔡先生在工作上的能力與貢獻有目共睹,2011年他再晉升為瑪嘉烈醫院護理總經理同時亦任九龍西醫院聯網護理總經理,及至北大嶼山醫院成立蔡先生亦任該院護理總經理。

公共服務方面,蔡先生早於 1984年加入香港醫療輔助隊負責教授急救護理知識及提供社會服務。從志願工作中,蔡先生累積了豐厚的人脈資源及管理經驗,其間又認識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隊友如資訊科技專家、律師、會計師等…。蔡先生在醫療輔助隊服務其間曾經處理不少大型災難事故,如1993年蘭桂坊人踏人慘劇、1999年香港機場華航空難等…;他將急症護理的專業知識及技術融合輔助紀律部隊的服務經驗,參與成立醫療輔助隊的應急特遣隊 (Emergency Response Task Force) ,負責於災難事故中提供應急醫療服務外,亦進行多次機場演習;從中所得有關災難處理的技巧,更有助蔡先生往後在急症服務中處理大型事故。90年代初,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發生大型爆發,1993年蔡先生獲醫療輔助隊推薦到菲律賓參加一個由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ian Disaster Preparedness Center 主辦為期八星期的Disaster Management Training,及後他將訓練中所得知識撰寫成災難應變指引。

蔡先生回想他在醫療輔助隊的發展路途平坦中亦見傳奇,1990年他獲委任為衛生署長(醫療輔助隊總監)副官。按前香港政府規定,紀律部隊及輔助紀律部隊均會委任一名人員為港督名譽副官,1994年蔡先生榮獲委任此職位,至香港回歸中國後再續任為第一任特首的名譽副官。蔡先生在醫療輔助隊中的貢獻廣受肯定,至現時他正擔任醫療輔助隊副總監(人力資源)。

沙士爆發 ~ 難忘患難歲月

2003 年3月沙士爆發期間,瑪嘉烈醫院臨危受命負責運作職員診所及接收轉介自各醫院的沙士患者,為此急症室人手需進行緊急調配及分隊往深切治療部和仁濟醫院工作。蔡先生憶述當時有醫護因工染病離世,以致工作間氣氛愁雲慘霧,但同事亦義無反顧繼續服務。為要適時向醫管局總部(總部)報告疫情同時減輕前線醫護的負擔,蔡先生與同事合力開發e-SARS系統,增強疫情呈報的效率。當時幸有一批熱心的醫護同事休班時仍然留守,協助收集及跟進病人情況的消息,並送到位於瑪嘉烈醫院地下的聯絡中心與病人家屬及外界溝通;而蔡先生則每日聯同總部同事整理對外發佈的疫情資訊,及配合衛生署在控制中心的疫情監控工作。苦戰數月無休假的日子,疫情終於過去,及後總部採用及擴展e-SARS系統的功能,演化成現時通用的傳染病呈報系統NDORS (Notifiable Diseases and Outbreak Reporting System) 。蔡先生回想沙士疫情是他護理生涯中歷時最長的重大事故,經歷罕見災難後回首,他驚嘆瑪嘉烈醫院被指派為處理疫情的重點醫院彷彿是天意注定,而疫情末後的發展亦似是冥冥中內藏玄機。

管理心得~人和事

在人事管理上,蔡先生強調為上司者應該以身作則方能獲得下屬的信任,他引用星雲法師的教誨謂人若是能為他人帶來幸福和信心就是個成功的人,同事間之相處與教導兒女亦如是;而管理人員更應勇於提供支持令團隊中的同事感到信心和希望方可成功。他比喻上司需要有孫悟空般有本領的下屬,但同時自己亦需要有如來佛祖的能力去駕馭;又如放風箏一樣,莫論下屬或兒女離自己多遠,亦要保持彼此的連繫和施行管理。蔡先生談到日常的工作時,亦十分感謝護理部各位能力超卓的同事多年來的合作。

論及聯網管理工作,蔡先生謂資源管理是一大挑戰,資源分配要注意公平原則,尋求各方均可以接受的方法,希望各持份者樂意在團隊內共事,工作方能須利進行。他指出九龍西醫院聯網各院均具有其背景、文化及運作上的獨特性,合作模式近似聯邦制,故此在管理上宜以互相尊重的方式做好溝通及協調,既要在做法上達致統一的標準,亦須避免直接干涉個別醫院的獨立運作。

勉勵同業、新生代的叮嚀
依願隨緣,成就各自不一樣的精彩

蔡先生謂上一輩人做事按部就班,有感部份年青人較看重工作上的短期收穫以致缺乏遠見;他明白人希望儘快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乃無可厚非,但有時期望和現實處境難免出現落差。他又察覺部份新生代護士因為成長背景較優越令他們缺乏照顧他人的經驗,在服務病人時難以體會護理工作的可貴意義;亦有部份年青護士在應對技巧上有待改進,或遭受無理責難後因為不懂自我調適,以致心灰意冷萌生去意。蔡先生認為大家應接受新生代的獨特之處,而管理層亦可考慮因應他們的價值觀在聘用條件上提供較具彈性的選擇。他希望年青人明白上一代人同樣要付出很多努力,按部就班去計劃自己的前途,抱持依願隨緣的心態發展事業。面對職場上眾多的選擇與誘惑,應由衷自問是否想以護士為終身職業成為一個好護士,並要朝向自己清晰認定的目標努力,否則將會容易落入失望之中。

蔡先生指出每位剛註冊的護士起步皆是一樣,然而「同這裏開始,但不一樣的精彩」;他勉勵年青護士要抓緊自己對前途的願景,用心工作準備接受挑戰,不要自怨自艾。

急症科護理的未來~AENP

在培訓急症科護理專才方面蔡先生不遺餘力,他鼓勵及推薦下屬接受各項本地及海外訓練。對於急症科護理的展望,蔡先生認為在急症工作中的挑戰包羅萬有,而Nurse Practitioner (AENP)將是個很好的發展方向和位置。急症室是醫療系統中一個重要的窗口,每日求診者眾;而現時護士受訓的機會較多,學到更多有關診斷及評估的知識,蔡先生深信急症科護理發展將更趨多元化,希望日後急症科護士可擴展其服務角色並從中實踐所學。

下半場~休息,再出發

投身護理服務逾37年,回望走過的路,蔡先生表示曾因公事忙碌忽略家人。談及退休計劃,他希望在退休後先稍事休息,多抽時間陪伴家人及旅遊,再計劃趁自己尚有能力時繼續貢獻社會及業界,亦打算繼續在醫療輔助隊服務。

回顧.前瞻~盡皆精彩

Philip Choi
蔡先生的辦公室內擺置了眾多獎座,足以證明瑪嘉烈醫院護士團隊的工作成果備受外間肯定。2012 年團隊更揚威國際,於Asian Hospital Management會議就臨床服務及人才培訓等各方面得到表揚並榮獲得全場大獎。
面對難處,蔡先生尤其喜歡一幅出自本地知名水墨漫畫家阿虫的手筆,作品內有一段短籤 -「雖有流水阻前路,助我渡過有小橋,不愁流水復流水,自有一橋又一橋」,作為他身處逆境時的勉勵。辦公室內的一盆黃金葛,雖然枝葉稀疏,卻伴隨著兩代護理總經理走過近廿年的風浪,蔡先生還笑言它是醫院的「龍脈」呢!

訪問接近完結時,蔡先生與我們享了習近平先生近日引用過一句莎士比亞的名言-「凡是過去,皆為序章」,喻意人生的經歷和成就,將成為履歷讓人認識。蔡先生提及他的成功與他的際遇有很大關係,然而從他數算的往事中,確實證明了他對護理工作的熱誠,並為此付出很多努力;他前半生的成就,正是依願隨緣的完美示範。

2016年7月1日蔡先生獲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頒授榮譽勳章,表揚他積極參與公共及社會服務,尤其對醫療輔助隊的工作貢獻良多。頒授典禮初步訂於10月舉行,有關消息已刊登於憲報及醫院管理局’協力’快訊。本報衷心恭賀蔡先生獲得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