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Emergency Nurses Association

急症先鋒 – 黃麗琼

急症這一家中的
Sister Wong/“黃阿媽”……
黃麗琼女士

(1996至2012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 部門運作經理)

1972年中,黃女士趁著等候大學取錄的時間,入讀廣華醫院護士學校。豈料黃女士與她期待的升學機會擦肩而過,自此她繼續在護校學習。1975年黃女士從護校畢業,並先後於佛教醫院、葛量洪醫院、瑪麗醫院及九龍醫院服務。1983年,她輾轉到了伊利沙伯醫院外科病房工作,並於1986年底被擢升為護士長。未幾,高級護士長宣告了一個特別的安排……黃女士被調任到急症室工作!這一次不由自主的調任,展開了黃女士跨越四份一世紀的急症生涯。

千錘百鍊,由“十三妹”到“黃阿媽”

黃女士於1987年初加入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當年急症室有12位護士長,論資排輩黃女士位列隊尾,成了“十三妹”。然而此事殊不容易,由於黃女士過往沒有在急症室工作的經驗,更未有接受過相關的專科培訓,故此必須從頭學習;身為護士長,她更須額外努力方能趕上步伐。從每一個崗位,黃女士邊做邊學各樣急症室特有的臨床工作,而另外12位護士長各有特別工作範疇如教育、申請物資、編排員工更期等……黃女士亦需逐一學習。憶起前線歲月,黃女士笑言病人總像跟著她走一樣,令她總是“做到邊忙到邊”,更曾一度創下在一更內完成24個傷口縫合的輝煌記錄!幸而得到好同事的支持和上司的信任,黃女士在這學習路上得著豐碩成果。
黃女士用心工作,令上司及同輩都願意在各工作範疇上委以重任;縱然偶有波折,她始終克盡己任完成使命。1992年,醫管局開立病房經理一職,黃女士晉升為急症室病房經理投身管理工作。黃女士的上司在休假期間多由她署任,令她的工作能力更進一步得到培育及發揮。1996年黃女士晉升為急症室部門運作經理。
歷練多年,黃女士早已不再是初到貴境的“十三妹”,急症界中人多尊稱黃女士為“黃阿媽"。談到這尊貴又親切的諢號,黃女士笑言不太清楚其出處,估計可能是與她要照顧急症室及關懷同事的舉動有關吧!但黃女士坦言她最愛同事稱呼她Sister Wong,因“Sister"感覺上較親切,和同事間距離較近。

點只係護理咁簡單

於上世紀70年代,急症室服務仍未達到專科水平。Sister Wong憶述當時病房視急症室為收症室,而當她被調任到急症室時亦希望急症室能做得更好。隨着急症專科臨床知識及技術的發展,Sister Wong與當時有志的同業一起制訂了初版的急症護理指引及現場分流指引,令護理工作能在良好的規範下進行。
社會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日增,部門需要不斷發展配合。各項搬遷、購置新器材及重整運作流程的工作不斷進行,Sister Wong猶記得她早在入行初期已有參與。隨後過去廿多年急症室專科服務急速發展,各項事務馬不停蹄,例如擴建急症區域並將處理半緊急及非緊急個案的Walk-in Clinic[美好診所]遷往G座1樓,2003年非典期間緊急闢出空間分隔病人,及安排位置讓員工穿戴保護衣物等……種種情況皆有獨特挑戰,Sister Wong回憶她於1994年進行急症室擴建時,重置廣播系統也大傷腦筋。
發生重大災難事故時,急症服務十尤為重要。Sister Wong憶述當她在1996年成為部門運作經理(DOM)後數月,接連發生數宗大型災難事故。佐敦嘉利大廈大火,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接收危重傷者,同時派出醫療隊駐守現場提供急救;1997年寶勒巷卡拉OK火災釀成重要傷亡,當晚需於觀察病房劃分區域作為臨時殮房安放送院後不治者,並要確保核對無誤。及後農曆新年花車巡遊期間一輛花車鏟上行人路,1999年華航客機降落赤鱲角機場時翻側爆炸起火……大事故中救死扶傷以外,應變上各種工作緊密進行,例如向上級管理層匯報事態,準備向傳媒公佈相關消息等。醫護在前線救援分秒必爭照顧傷患,同時亦承受沉重的心理壓力;Sister Wong憶述早年部份護士處理災難事故後出現情緒困擾及失眠等問題,她亦需要向受影響同事提供心理支援。
近年香港舉辦各種國際性大型會議及活動,往往招聚人流 (例如:2005年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在香港舉行,反世貿韓國人於期間進行示威;2008年奧運馬術項目首次在香港舉行,以及2009年香港主辦東亞運動會),必需做好各種緊急醫療預備。醫管局總部重大事故控制中心(Head Office Major Incident Control Center)及急症部門為確保醫護能安全並迅速處理傷者,安排各種培訓、演習,如教導員工使用較高規格的個人保護裝備等……Sister Wong謂還有眾多的準備工作,包括採購醫療物資、與不同工作單位保持溝通及設立綠色通道(Green channel)處理身份特殊人士。

社區中縱然沒有大事件,急症室日常亦會出現不同的挑戰,例如當名人政要需要接受急症服務,除要確保病人都得到適切照顧,亦需關注保安、秩序和傳媒查詢等情況;Sister Wong回想前美國總統克林頓訪港時,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亦曾與美方的保安要員緊密合作,準備應急計劃。
2004年,Sister Wong接管了急症及入院登記處。她憶述該處原本棣屬另一部門,惟因種種人事問題令運作出現困難。院方管理層鑑於該處位於急症室範圍,故此安排Sister Wong接管該處,理順問題。 Sister Wong 接到這個燙手山芋,再加上該處工作關乎她從未接觸過的醫院庫務運作,更是難上加難。故此,Sister Wong 保持開明態度,與該處職員溝通,予以工作擁有權及培養歸屬感,了解他們的工作和需要;從而作出配合並提供適時支援,結果達成了暢順的合作。
2010年Sister Wong應中央護理部委任為高級護理經理,監督院內護理標準 (Nursing Standard)及統籌各項審計(Nursing Audit)。此外,Sister Wong亦積極參與各種維護醫療質素及病人安全的工作,當中包括全院Safety Round、編寫Nursing Guideline、監察院內病人約束情況,病人跌倒意外及壓瘡指標等… …

從歷年急症工作點滴累積,Sister Wong在部門以至醫院運作中涉獵甚廣;她的經驗,又豈限於護理病人?

立人。達人

見盡部門內廿多年人事興替,Sister Wong有感現今年青人面對工作的想法確與上輩不同。她認為年青人入行時對護理工作的意義未必有十分全面的體會,當他們在工作路上迷惘時,亦未必能抓穩入行時的初心。她理解年青人希望放眼世界,亦相信新體驗會令人得到新的啟發和發展,對人生亦有好處。Sister Wong寄語為人上司應胸襟寬廣,亦宜接受新世代同事的處事方式。

勤力。不休

曾與Sister Wong共事過的人都知道她非常勤力並且關顧同事。Sister Wong 說入行早年已經養成提早15分鐘上班的習慣,接更前必先察看將接手的個案,心中略為盤算工作安排,正式接更時便可更暢順開始工作。Sister Wong 體恤同事工作辛勞,故此她願意先讓同事享有好更期,寧願自己替上空檔。晉升為經理後,繁重的部門管理工作令Sister Wong的工時更長。面對工作Sister Wong從不輕漫,更是隨時候命; 即使放工後娛樂時仍然心繫部門事務,不時留意著手中的傳呼機和電話。Sister Wong坦言這種生活曾令她錯過了很多與家人相聚的時光,回想時總覺點點遺憾。
2012年Sister Wong從部門運作經理職位退休,離開臨床管理工作並沒有減退她當護士照顧他人的熱誠。她重返醫院成為護理榮譽顧問,繼續從更多不同方向及以不同方式發揮護士的功能,照顧同事及社群。伊利沙伯醫院支持母乳餵哺並獲得「愛嬰醫院」的認證,Sister Wong協力推廣在職哺乳,活動中她更分享了哺乳媽媽合用的美食心得!同年,她修畢管理碩士課程,一圓多年大學的夢。
現時Sister Wong 是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義務顧問,她對病人服務的熱忱從未消退。急症護理的發展中,她曾擔任香港急症護士學會義務秘書達6年,並曾參與制定院士考試規則。

終身成就。終生幸福

Sister Wong認為人生最大的成就不在乎職位的高低。她最為感動的一剎,正是當她再遇上多年沒見的同事時,對方仍然記得她的名字及共事細要,彼此仍能送上親切問候。Sister Wong回想她在急症工作中渡過了大約三份之一的人生,從經歷過的各種人和事中,深深體會到人生最重要是擁有快樂、平安和健康。
在此,我們祝願Sister Wong與各位急症界的先進及同業,都得著從快樂、平安和健康而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