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國際急症科護理人員會議反思
本人很榮幸於去年10月5日至11日,得到醫管局的贊助及醫院的支持,前住布理斯本(Brisbane),出席第十三屆《國際急症科護理人員會議》(13th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Nursing Conference),是次會議獲益良多,除了解及認識各國的急症科服務,尤其是澳洲的急症室運作,還讓香港急症室護士可以聚首一堂,互相認識,建立友誼! 我們在會議前的一個早上,重溫了一個小兒急救支援課程,課程相當充實。會議結束後,還參觀當地QEII醫院,對當地急症室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當地急症室現已採用病人候診後四小時要離開急症室的措施! 再查詢了解,原因多年前澳洲的急症科服務的候診時間很長,有病人在候診期間轉症,病情惡化。有見及此,三年前,當地政府及醫療機構要求當地各急症室醫生診視病人後,二小時內要決定病人的去向,不論入院、出院抑或轉院,都要於四小時內要離開急症室。若不達標的急症室則會削減撥款。初時,令到很多急症室也摸不著頭顱,不知如何是好,經過一段時間,大家已共同籌謀策畧,簡化急症室的程序 。 即病人求診急症室時,醫生和護士一齊問症,以減少各自問症所需的時間以便加快流程,及減低對病人的騷擾。需要住院的病人,則由病室的護理人員來急症室聽取交更及接病人往病室去。若有其他簡單的程序例如鬆脫胃喉、小便導管,急症室護理人員處理後,立即安排交通工具送回家居或安老院舍!並邀請其他的醫療團隊幫忙,如物理治療師評核病人身體的平衡及步行狀況,作出改善的方法。還有老人評估小組,評核藥效及指導病人藥物的服用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們終於達到成效! 此外,由於澳洲地大物博,前往醫院的路途遙遠,運送往急症室雖要很長時間,尤其腦缺血性中風的病人,很易錯失黃金治療三小時的時限,所以現有個別省份的救護車有醫護人員隨行,並在救護車內為病人施行腦素描,以便病人到達醫院時可以立即給予藥物治療。增加病人的康復機會,這點很值得我們藉鏡! 回想香港是國際大都會城市,以香港人的智慧、努力及齊心,對求診急症室病人四小時內,可離開急症室的服務承諾,必能做到。但成功的背後必定要多方面的配套,如市民對急症使用的認識、足夠的香港基層健康服務、足夠的醫療人手、完備的醫療制度等等…,深信大家也期待這天的來臨! 莫麗芳
「堅定」溝通方式
Paraquat(除草劑/殺草水,不是有機磷農藥),呈藍綠色無特殊氣味的除草劑,普遍的被使用於農業除草用途。經人體快速吸收後,在12~24小時內由尿液排除,肺臟和腎臟是產生傷害的主要器官。殺草水會在肺臟產生毒性的活性氧自由基,對肺部造成嚴重傷害,大部份無法恢復,最後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亦不能夠給予高濃度之氧氣,否則加速变為肺纖維化(pulmonary fibrosis)。腎臟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殺草水在12-24小時內由腎臟排除的過程中,殺草水會被高度濃縮,在24小時內造成急性腎小管壞死。腎臟受到損傷後,會使體內毒物排除變慢,更進一步造成毒性破壞。 數天前剛好有一位這樣的病患住進來,只是飲上3-4口之殺草水,在敝部門小心處理後,馬上送給深切治療部處理,但仍活不過3-4天,毒性之強絕不能夠小觀。可是今天又送一位這樣的病患過來,當大家看到那1000亳升之膠瓶寫上殺草水(Paraquat),被病人一時怒氣沖分的情況下並全數吞噬,只餘下3數滴之藍綠色液體。故此大家心目中,都盤算如何向家屬報導病人將會不久人世之消息前,此時此刻大家只好做了一些最保守之處理方法,只為病人進行體外除污(external decontamination) 。 但實在難奈殺草水之氣味,故此我們只是怱怱地給與低濃度之氧氣及除去病人身上所有之衣服並放進入隔離室內,以免影響大堂之病人及醫護人員。並馬上好轉介深切治療部處理,可是深切治療部醫生一看到那瓶應該剩滿了殺草水之膠瓶,只餘下3數滴之藍綠色液體,心中已經產生了我們之前想法,再向病人之丈夫確認是否全數吞噬下去,其丈夫亦表示親眼目擊,故此深切治療部之醫生便向其丈夫解釋病情,亦同時表示無力搶救,只好送往內科部安排餘下之日子。 正當大家都為此病人深表遺憾時,忽然間有位經驗老到之同事,口中不停地說:〝好似有些問題,不似平日所見之殺草水味道。〞但當大家再向那個膠瓶細心查證時,瓶上之標籤均正全部正確無誤。故此大家都沒有理會只是怱怱地將病人好送往內科部。 數天後正當各人都忘記了殺草水病人事宜,忽然有同事提起此病人,不其然再次提起興趣,决定再追查下去,結果有點出人意表!病人不單沒有死去, 還被送往深切治療部處理。再追查化驗報告,病人飲用的竟然是殺虫水,並非毒性極強之殺草水。原因是病人早已把殺草水與殺虫水互相掉換。回想當日那位經驗老到之同事若然能夠以「堅定」溝通方式表達對病人所飲用的不是毒性極強之殺草水,我想信醫生們都會為病人抽血化驗了解多一點,亦不會如此草率提早宣佈無力搶救。 因此就在這兒寫一下向大家說明「Assertiveness堅定」之溝通方式。希望大家遇到有以上之情形時,請大家大聲說出來〝停一停,聽我說 – 我們有一個重要之問題。〞或其他其關鍵之字眼也可,例如: “我不舒服……。 “我擔心……” “我需要澄清……” “我覺得這是不安全的……” 馬銘
2016Vibram香港100越野長跑賽-義工賽後感
過往十年我曾經參加過很多本港山路越野賽事,我喜愛大自然,熱愛跑山的刺激和自我挑戰。每一次辛苦堅毅的鍛鍊,到成功完成的喜悅,都讓生命增添更多正能量。 「Vibram香港100」越野長跑賽是本港著名的越野賽事,創立於2011年的「Vibram香港100」被《山野》雜誌評選為世界九大越野賽之一,也是全球超級越野跑世界巡迴賽 (Ultra-Trail World Tour UTWT) 的首站,所以吸引很多海外國內和本地選手參與,因此也吸引我今年加入這個賽事的義工團隊,在大帽山終點站作為義工成員,協助支援參賽選手。 今年賽事於一月二十三日八時開始,參賽選手從西貢北潭涌出發至終點大帽山,以麥理浩徑為主線,賽道總長100公里,要在30小時內完成,選手們需要有堅毅的心志和強健的體力才能完成。賽事當日,由於寒潮襲港,天文台已猜測氣溫會低至攝氏三度,主辦單位已叮囑選手們緊記穿著足夠保暖禦寒衣物參賽,而我們一班義工們也穿著沈甸甸的禦寒衣物,於當日下午在大帽山終點站佈置場地,等待選手們跑回終點。當天大帽山天氣十分寒冷大風,下午由於未有下雨結霜,當首批選手們衝線後,儘管他們身心疲累,大家仍充滿興奮喜悅的心情接受記者採訪和拍照,而由於當時到達終點的選手人數不算太多,我們義工們都能即時提供熱飲食物,並安排他們在帳幕內休息等待穿梭巴士下山離開。但入夜後,大帽山天氣開始變得惡劣嚴寒,大風下雨氣溫急降,大帽山頂落山至終點一段馬路因結霜而變得濕滑,這時有多名選手筋疲力盡,不慎跌倒受傷,有些更是頭破血流地跑回終點;有些面青唇白全身顫抖,主辦單位和義工們都擔心有更多參賽者出現低溫情況。當時因有大批市民經荃錦公路山上觀霜,導致現場交通嚴重阻塞。大會安排的穿梭巴士無法上山接送參賽者離開現場,逾百人被困在山上,令現場出現混亂情況。當時,由於我是有十多年急症室和飛行服務隊工作經驗,並曾參與災難事故和野外救援的經歷,即時協助主辦單位和義工們將完成參賽者分流,教導義工們留意觀察選手們有否出現低溫症狀,因參賽後他們體力透支,運動後穿著濕冷的衣服,又沒有帽子和手套保暖,會令體內體溫調節系統失去平衡而出現低溫症狀。因此,將有嚴重受傷和有低溫症狀的參賽者安排在有暖氣的帳幕內休息,給予足夠毛氈和熱飲讓聖約翰救傷隊協助處理急救,等待消防和救護人員安排送院。部份義工也即時協助用紙皮搭建臨時休息位置,讓參賽者有地方休息取暖,我們義工們密切觀察他們有否皮膚變白冰冷、呼吸急速、心跳加快、神智不清等低溫症狀,當時作為義工的我,面對大量體力透支和身體不適的選手們,不斷給予心理支持和精神鼓勵。由於義工們大部份都是大專學生,他們大部份都未具備急救知識,因此當他們知道我是急症室護士,就不斷詢問我有關低溫症的症狀和處理方法,以便懂得協助和照顧參賽者。 在這惡劣和混亂的戶外環境中,要處理和安排大量參賽者安全離開,當時我需要冷靜和機智,感恩多年來在急症室繁忙的工作環境中成長,讓我訓練出有穩定的情緒和果斷的決定。當遇上災難事故般的情況,都能適時運用多年來的急救知識,災難分流處理和心理輔導技巧,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危急時,能一展所長得以發揮,在逆境中能平安順利渡過。在今次作為Vibram香港100越野長跑賽的義工,在嚴寒的大帽山上通宵參與義務工作,幸好當時大部份參賽者沒有即時指罵和投訴,他們都能諒解和感謝我們,讓我深深感受到天地有情,人間有愛。這一場災難事故的突發和混亂,我心裡也有很多難忘的感受和印記,讓生命上了寶貴的一課。未來我仍然會繼續參加不同的越野賽事和義務工作,將在急症室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帶出社群與大眾分享! Ms. Leung Pui Sze APN(A&E), Y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