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ED Enhancement IPMOE – 在律敦治醫院急症室推行之分享
醫療紀錄趨向電子化是未來的大趨勢,相信大家都已應用到一些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 electronic spreadsheets 如 patient assessment form; digital images 如X-ray, CT image, clinical photos; electronic database 如 clinical guideline及protocol等等。急症室也同樣地朝著 Smart A&E及醫療紀錄電子化的方向邁進,Smart A&E 則如在網上APPS可看到急症室等候時間等,而醫療紀錄電子化在... Read More
週年學術研討會2019
由香港急症科護理學院及香港急症科護士學會一同舉辦的週年學術研討會於於二零一九年六月六日假明愛醫院舉行。當日約有一百人參與。 參與演講的題目環繞老人急症科的服務發展,例如在急症室現有的老人科支援,長者跌倒的評估及老人急症科護士角色的工作。題材迎合工作所需及促進專科護理發展。 二零二零年的週年學術研討會將於六月舉行,敬請留意。 Terrance Cheung (APN/AED/UCH)
會員週年大會2019
Annual Dinner 2019 香港急症科護理學院及香港急症科護士學會會員週年大會於二零一九年六月六日假尖沙咀金域假日酒店舉行。 當晚蒞臨的嘉賓眾多。我們亦邀請到譚金玉女士及姚瞻江先生兩位香港護理專科學院榮譽院士分享他們 對急症護理的發展的看法。此外,晩宴當然不缺抽獎環節。希望來年更多人參加,獎品更豐富。 二零二零的週年晚會將於六月晚上舉行,不容錯過。 Terrance Cheung (APN/AED/UCH)
Eyes on the World Series
Date Country Event Jan 16-17 Singapore Ger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Seminar Feb 18-21 Singapore Asia-Pacific Evidence-Based Medicine & Nursing Workshop and Conference March 8-11 Stone, United... Read More
電動方程式大賽2019
一年一度香港電動方程式大賽2019於3月9-10日順利舉行。 是次活動是國際大型盛事。香港政府於2月22日在將軍澳消防及救護學院舉辦大型事故演習。参與部門包括:香港汽車會,香港保安局,香港警務處(行動及交通部),消防處及救護,醫院管理局以及聖約翰救護機構等。 是次演習目的是為了當有突發大型事故發生時,各部門能快速有效地處理;測試賽車旗手反應以及應變能力;當出現傷者時處理以及運送病人流程;測試控制中心安全管理和其他聯絡站之間的通信。當日醫院管理局緊急醫療隊(EMT)以及醫療控制主管(MCO)由屯門醫院派出。預演事故共4個。 (1)維修人員在維修賽道割傷手指 電動方程式大賽總醫療主任(Formula E CMO) 即場決定是否當場處理傷者,如何運送及需否暫停賽事,以及送往什麼醫院治療。 (2)垃圾桶起火 (3)Emotional club (貴賓室廚房起火) (4)一架賽車失控,撞向觀眾看枱,大量傷者 是次演習獲益良多,大開眼界。跨部門合作、溝通以及緊急應變。事前需要有大量人力和預備。大型事故演習對各部門合作以及活動順利進行是十分重要。 文: Poon Kit Ying (RN/AED/TMH) 圖: Hung Pak Siu (APN/AED/TMH)
香港急症室的高級護理服務
引言 護士主導服務已經在美國、英國和澳洲等國家實施了20多年,目的在不同的臨床環境中提供高級的護理服務。這些服務的目的通常是為患者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護理,從而使醫生可以執行其他任務。有實證顯示,由護士主導的服務可以提供高質素的病人護理,這與急症科醫生提供的標準臨床服務大致相同。 在英國、美國和澳洲,急症室護士已被培訓為病人的第一聯絡點,並提供護理自主的病人管理[1-3]。醫務人員的短缺、求診人士的增加、病人的期望不斷提高以及人口不斷老化,推動了全球急症室對護士主導服務的需求。隨機對照研究顯示,由護士主導的服務與醫生提供的急症治療之間比較,患者的康復時間,症狀改善,休假日數及計劃外的覆診等均沒有差異[2]。在英國護士主導服務與標準的急症服務相比,護士主導的服務已被證明可以顯著減少患者的等候時間[ 4,5]。此外,患者對以護士主導的服務感到滿意,這個護理伸延角色更能夠提供一致及連續性的全人護理[3]。病人從登記到出院,都可由同一位醫護人員提供醫療服務。病人可由最合適的護理人員在最合適的時間內給與治療。 香港急症科高級護理服務的角色 鑑於香港基層醫療保健系統的不足,公立醫院急症室工作的醫生必須治療大量患有輕微疾病和創傷的病人。根據一項於2010年本地急症室的內部審計報告,輕度受傷和患病的病人(分流分類4級和5級)佔急症室就診總數的70% [6]。這龐大病人求診數字率導致急症室過度擠擁和患者等候時間延長的問題。半緊急(分流分類4級)和非緊急(分流分類5級)患者必須在急症室等候很長時間才可見醫生。漫長的等候不僅使急症室擠擁不堪,甚至引起公眾不滿。更重要的是,這也增加了患者病情惡化的風險。這個問題一直引起香港媒體和病人組織的關注。因此,在急症室發展由護士主導服務,管理輕度受傷的患者,似乎為滿足患者的需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2007年,在嘉道理慈善基金會(Kardoorie Charitable Foundation)的贊助下,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兩名急症科護士在英國牛津完成了一個 「輕微創傷與疾病管理課程」。該項目目標是協助在香港具有豐富經驗的急症科護士獲得進一步的臨床知識及技術培訓的機會。 從而準備他們成為在香港公共醫療機構中獨當一面的護理人員。預計這些先驅者將會負責發展及提昇香港的急症護理服務。 此外,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於2007年6月試辦了急症科護士主導診所服務。兩位受訓練後的護士,主要集中在急症室為輕度傷患者提供護理。他們具有臨床能力,可以作出獨立的評估、診斷、檢查和治療的病人處理,並且能夠獨立進行臨床治療程序,例如四肢骨拆及關節脫位閉合復位,複雜急性傷口和膿腫的處理等。在香港,由於需要符合某些法律規則和指引,護士在決定病人治療方針前仍必需諮詢醫生的意見。如要提高已受訓護士在臨床上的自主性及增加服務的效率,必須探討如何賦予護士權力處方X光及藥物和轉介病人到物理治療及門診等等。 鑑於試點計劃帶來的正面影響,醫院管理局總部的護理服務部門決定向所有大型醫院推廣類似的服務。在香港,醫院管理局於2000年首次引入以護士為主導的診所。根據國際趨勢,這項新的護理服務目標在提高護理的連續性和可及性並控能有效地運用資源。為了繼續在香港急症症室培訓相關的急症專科護士服務,醫院管理局總部決定改變培訓的重點和方向。並認為在香港本地開設與牛津大學類似的培訓和課程,那將更有價值。在2010年,醫院管理局護理深造學院 (Institute of Advanced Nursing Studies, HA) 及香港中文大學意外及急救醫學教研部 (Accident and Emergency Medicine... Read More
急症室電子化
於2019年5月29日,律郭治及鄧肇堅醫院急症室推行了急症室電子化,讓病人紀錄輸入於電腦系統內。該系統的推行是急症室的重大改變,不僅改變了記錄方式,現有流程亦作出不同程度的調整,務求令運作更為順暢。 介紹 於分流,護士需要於電腦內的分流版面輸入完整的分流紀錄,包括病人的生命表徵,主要申訴及初步檢查處理。 當醫生診症後,亦需於診症頁面輸入病人的症狀,健康紀錄及檢查結果。護士亦會於系統輸入有關治療的記錄,離開目的地及需要的病人文件。 於電腦化後,我們仍未淘汰實體版的急症室紙卡(A&E CARD)。不過該紙卡不會記錄任何的病人紀錄,反而是醫護溝通的重要途徑。為免卻重覆登入使用電腦,醫生會於紙卡上寫上需要之檢查和治療予護士,讓護士能根據紙卡完成,然後再記錄於電腦內。 優點 當各家的手寫書法變為電腦的標準字體後,無論是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或是醫務社工,都不再需要花額外時間閱讀和再確認病人記錄和醫囑。更重要的是,電腦內清唽的藥物指示使護士錯誤辨認藥物的可能性大大減低,從而減省藥物失誤的機會。 多項系統內的功能為急症室而設,令使用者更方便。例如,在分流輸入不正常的生命表徵後,該項目便會變成橙色提示分流護士,而診症醫生亦可以注意到該不正常生命表徵。在醫生介面中,多項檢查如:X光,血液報告,亦會於完成後自動提示醫生,使醫生能更快掌握病人情況。 限制 該系統同時間只允許一人輸入,多於一人輸入時其他人只能看到唯讀版面。但於緊急病人處理上,急症室護士和醫生都需要同時間閱讀及紀錄病人資料。所以,當遇到病人需要急救,我們便要還原基本步,記錄病人資料於急症室紙卡上。當遇上轉症的病人時,電腦記錄與紙卡並存,情況便更趨複雜。醫護需要小心紀錄及溝通,以便其他接手的部門同事清晰明白。 展望 在各位同事的努力下,急症室電子化已經運行純熟。資訊科技同事亦不斷努力優化系統,使醫護使用更得心應手。寄望在未來日子,急症室電子化能令醫護運作更為順暢,為病人帶來更大稗益。 圖文: Circle Leung (RN/AED/RTSKH)
2019世界衛生日
每年的世界衛生日,香港護理專科學院均會舉辦活動以推廣健康文化,今年亦不例外。於過去的四月份,我和我的急症室伙伴便一起作為急救站義工參與了2019世界衛生日的「健康嘉年華」,這次的主題為「健康360,全港護理情」,而地點則舉辦於長沙灣遊樂場。成為急症室護士才剛剛半年,便有機會和同事們參與義工服務,並且能夠運用急救知識服務大眾,實在是難能可貴的機會。 一大早我們與天水圍急症室同事會合,我們負責的攤位為急救站,為當天活動不適的市民作出救援。接著檢查好所需的裝備,我們便開始為接下來的「表演節目」-心肺復甦法作出彩排。由同事們角色扮演心跳停止的患者、患者家屬、施救者及路人。為市民大眾講解如何施行心肺復甦法。透過旁述講解以及示範,希望可以帶給觀眾人人也可施救的訊息。當中感到高興的是示範過後有小朋友願意上台試做,亦代表我們的「表演」不是白費。 當天天氣十分炎熱,幸好只有一名攤位遊戲的義工因悶熱而感到暈眩,隨後被送到我們的救護站。我們迅速為其量度維生指數,並儘量提供舒適的環境給該名工作人員休息,所以她很快亦恢復了過來。 活動最後順利完成,大家都感到十分興奮。不僅可以認識其他醫院急診室的同事,當中又能服務社區,最後更贏得一堆小禮物,實在是一舉多得!希望日後有更多機會能夠參與社區活動。 圖文:田嘉儀 (RN/AED/TMH)
eAED 發展系列
Corporate Queue Management System Corporate Queue Management System (CQMS) 顧名思義是一個安排求診人士等候診症的系統,起初於SOPD使用,目的希望加強透明度,令病人清楚自己輪候次序和大約的等候時間,以及作廣播用途。 其後,系統發展至急症室之應用。現時並不是所有急症室都應用此系統。而在應用的急症室中,有部分急症室只用作叫喚病人及廣播用途 ,有部分急症室更透過此系統用作輪候診症次序。 我們博愛醫院急症室,於2019年10月開始使用CQMS系統,配合eAED系統作臨床應用。已分流的次緊急和非緊急病人,CQMS系統會自動安排病人在輪候次序及編出籌號。當輪候至病人籌號時,CQMS系統會顯示 病人該進入的診症室。除了診症外,護理人員亦可透過此系統安排病人去相應的地方或房間作護理程序。 CQMS系統的好處如下: 1. 清楚顯示病人籌號,配合聲音廣播,方便病人進入不同診症區域。 2. 可以清楚顯示病人排隊流程,以及叫喚病人的時間都能顯示。病人也清楚自己的輪候編號。 3. 24小時HAIT支援。 4. 系統可以使用廣東話,英語及國語作出廣播和讀出病人的名字。 CQMS系統的確為診症流程上帶來方便,但系統始終是以電腦程式為主導,在彈性處理情況上亦有再完善的地方。 最後想同大家分享,每間急症室都各有不同,當使用新系統時都需要時間磨合,不單與前線同事不斷溝通反映,還要考慮與eAED系統的配搭和病人流程,也要與IT同事緊密合作,令到新系統更能配合自己急症室的運作。... Read More
Life in PRCC in EN
Post-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Course in Emergency Nursing (PRCC in EN) is a well-organized course held by the Hong Kong Hospital Authority Coordinating Committee (A&E), Hospital Authority...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