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國際急症科護理人員會議反思
本人很榮幸於去年10月5日至11日,得到醫管局的贊助及醫院的支持,前住布理斯本(Brisbane),出席第十三屆《國際急症科護理人員會議》(13th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Nursing Conference),是次會議獲益良多,除了解及認識各國的急症科服務,尤其是澳洲的急症室運作,還讓香港急症室護士可以聚首一堂,互相認識,建立友誼!
我們在會議前的一個早上,重溫了一個小兒急救支援課程,課程相當充實。會議結束後,還參觀當地QEII醫院,對當地急症室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當地急症室現已採用病人候診後四小時要離開急症室的措施!
再查詢了解,原因多年前澳洲的急症科服務的候診時間很長,有病人在候診期間轉症,病情惡化。有見及此,三年前,當地政府及醫療機構要求當地各急症室醫生診視病人後,二小時內要決定病人的去向,不論入院、出院抑或轉院,都要於四小時內要離開急症室。若不達標的急症室則會削減撥款。初時,令到很多急症室也摸不著頭顱,不知如何是好,經過一段時間,大家已共同籌謀策畧,簡化急症室的程序 。
即病人求診急症室時,醫生和護士一齊問症,以減少各自問症所需的時間以便加快流程,及減低對病人的騷擾。需要住院的病人,則由病室的護理人員來急症室聽取交更及接病人往病室去。若有其他簡單的程序例如鬆脫胃喉、小便導管,急症室護理人員處理後,立即安排交通工具送回家居或安老院舍!並邀請其他的醫療團隊幫忙,如物理治療師評核病人身體的平衡及步行狀況,作出改善的方法。還有老人評估小組,評核藥效及指導病人藥物的服用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們終於達到成效!
此外,由於澳洲地大物博,前往醫院的路途遙遠,運送往急症室雖要很長時間,尤其腦缺血性中風的病人,很易錯失黃金治療三小時的時限,所以現有個別省份的救護車有醫護人員隨行,並在救護車內為病人施行腦素描,以便病人到達醫院時可以立即給予藥物治療。增加病人的康復機會,這點很值得我們藉鏡!
回想香港是國際大都會城市,以香港人的智慧、努力及齊心,對求診急症室病人四小時內,可離開急症室的服務承諾,必能做到。但成功的背後必定要多方面的配套,如市民對急症使用的認識、足夠的香港基層健康服務、足夠的醫療人手、完備的醫療制度等等…,深信大家也期待這天的來臨!
莫麗芳